草书字帖>> 书法字帖

13

颜真卿草书《争座位帖》

颜真卿草书《争座位帖》

《争座位帖》又名《与郭仆射书》,是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之一,与《祭侄文稿》、《祭伯父文稿》合称“平原三稿”,在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这篇书信草稿,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(公元764年)十一月,该年颜真卿56岁,书《祭侄文稿》后6年,正当其书法艺术炉火纯青之时。

查看详情...

13

米芾《来戏帖》翰牍九帖之一 纸本 行草书

米芾《来戏帖》翰牍九帖之一 纸本 行草书

米芾《来戏帖》 翰牍九帖之一 纸本 行草书 纵25.5厘米 横43.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释文:蒙面谕浙干,具如后。(下添:恐公忙,托鼎承)

查看详情...

13

米芾草书《草书九贴》点画之间,妙趣横生

米芾草书《草书九贴》点画之间,妙趣横生

《宋史》称米芾书法:“沉著飞翥,得王献之笔意,尤工临移,至乱真不可辨……”《宣和书谱》则说:“书学羲之,诗追李白,篆宗史镏,隶法师宜官。晚年出入规矩,自谓‘善书者只一笔,我独有四面’。寸纸数字,人争售之,以为珍玩。”

查看详情...

13

米芾行草《张都大帖》自我推荐信

米芾行草《张都大帖》自我推荐信

米芾《张都大帖》,29.4cm33.8cm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。《张都大帖》与《烝徒帖》一样,是另一封自我推荐信。米芾在信中向长官说明他足以担任治理运河的工作,希望能做到“都大”位阶的官职。米芾清楚地剖析运河的河道弯曲、河水深浅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,以希望获得长官赏识。深知物理的米芾,与我们认知的艺术家形象,似乎有着天壤之别。

查看详情...

13

米芾《论草书帖》

米芾《论草书帖》

米芾《论草书帖》,又称《草圣帖》、《论书帖》、《张颠帖》,纸本,草书,纵24.7厘米、横37厘米,台北故宫博物院藏,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(1087)。《论草书帖》是我国古代专门论及草书之“格”的重要文献之一,是米芾对草书的一种评价文章,表达了他对草书写作的一点看法。在书法创作和理论上,米芾褒晋抑唐,不蹈前人颠覆传统的创新精神在书法史上有很高建树。

查看详情...

13

文徵明行草书法《胡笳十八拍》作品欣赏

文徵明行草书法《胡笳十八拍》作品欣赏

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六日(1470年11月28日),家世武弁,自祖父起始以文显,父文林于成化八年(1472年)与吴宽、杨一清、司马垔、桑悦等同榜进士,成为家族中首位进士,成化十年(1474年)任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,喜爱书画,文师吴宽,书法学李应祯,绘画宗沈周。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,擅长各种细粗之法,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,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。文徵明九十岁时,还孜孜不倦,为人书墓志铭,未待写完,“便置笔端坐而逝”,时为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十日(1559年3月28日)去世,私谥贞献先生。

查看详情...

13

《文徵明行草墨稿》手迹,实为罕见!

《文徵明行草墨稿》手迹,实为罕见!

『经典长卷』文徵明《行草墨稿》,纵逸遒伟,境界全新,文徵明《行草墨稿》长卷,纵30cm,横810cm,作于嘉靖辛卯,时年文氏六十有二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
查看详情...

13

文徵明草书《湖光披素练诗卷》

文徵明草书《湖光披素练诗卷》

文徵明草书《湖光披素练诗卷》书于世宗嘉靖八年(1529年),时年60岁。文徵明草书师法怀素、黄庭坚而能遗其貌,取其神。本卷草书,纵逸遒伟、灵动激荡,点画苍劲有力,结体开展奔放、张弛有致,气贯神溢,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构。文徵明21x319厘米释文:湖光披素练。野色涨青烟。一雨树如沐。千林花欲燃。僧归白莲社。人载木兰舡。行乐须春早。山头有杜鹃。笠泽雨初收。沿涧弄小舟。浦穷天忽展。日出水争流。窈窕穿桃坞。纵横见橘洲。浮来青百叠。仿佛镜中沤。嘉靖己丑春尽日。书于停云馆中。

查看详情...

13

“草圣”林散之书法作品欣赏

“草圣”林散之书法作品欣赏

林散之(1898一1989),安徽和县乌江人。原名以霖,号三痴,后改名散之,别号左耳、散耳、聋叟、江上老人。 “草圣”的桂冠,不是自封的;它自然形成并得到社会的承认。林散之先生被称作草圣,有其特殊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渊源。林散之书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富有个性的“散草”的创立,以及有关相应的结字、章法、用笔等方面的创造性的价值,而且还在于,启示现当代书家在继承深厚传统的基础上,如何与新的时代共同迈进,是否敢于并能够作出虽是循序渐进,但却是不断地突破性的变革。

查看详情...

13

明代状元申时行行草书诗册

明代状元申时行行草书诗册

申时行(1535-1614),字汝默,号瑶泉,晚号休休居士,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(今属苏州)人 。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,获状元。历任翰林院修撰、礼部右侍郎、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、首辅、太子太师、中极殿大学士。

查看详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