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永集字贴图片

     智永集字《王羲之小楷誓墓文》 宝晋斋帖明拓本,故宫博物院藏。隋僧智永集王右军书维永和十一年,三月癸卯朔,九日辛亥,小子羲之,敢告二尊之灵,羲之不天,夙遭闵凶,不蒙过庭之训,母兄鞠育,德渐庶几,遂因人乏,蒙国宠荣,进无忠孝之节

智永集字《兰亭序》

      晋、唐两代,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两座高峰。在晋、唐之间。有一位承启两峰的人物,这就是智永。智永,名法极,俗姓王氏,为晋代书圣王羲之七世孙,会稽(令浙江绍兴)人。智永生活在陈、隋间,早年与兄孝宾一起出家为僧,世号永禅师,省称永师。
      明代书法家解缙说,“自羲、献而下。世无善书者,惟智永能寤寐家法,书学中兴,至唐而盛。”(《春雨杂述·评书》)解氏的“善书者”标准,未免过于苛严,如,献之的入室弟子羊欣、羲之的四世族孙王僧虔、创小篆飞白的萧子云,便是分别见重于南朝宋、齐、梁的名家。但是,解氏对智永继承王门传统、为唐代书法艺术兴盛作有重要贡献的估评,是颇有见地的。

      智永之书,无论真草,法度谨严,稳健秀雅。点画顿转、左右向背、上下承盖、起行收藏,皆能意到笔到力到,一丝不懈,有章可循。因此,历代学者多有以智永作品为读、临范本,细细揣摩仿学,从中悟求书法要领。如,以笔法端雅淳厚、涵泳隽秀著称的宋高宗,实得力于智永为多,元代大家赵孟頫,“临智永千文,乃是当行,可十得六七”(清吴德旋《初月楼论书随笔》),元书家揭傒斯《临智永真草千文》,为其主要传世墨迹,王世贞《三吴楷法跋》中,谓明代书家王宠等人楷书,从学智永入手,明代书画名家文徵明,在临习智永书法上也曾大下功夫,收益明显,唯“气力不厚劲”(《评书帖》)。近代书法大师沈尹默,三十岁后也是从临学智永着手,进而上溯二王的。此外,历来不少有成就的书法家也颇提倡临摹智永法书,如,包世臣谓草书最难写,应先习永师《干文》(见《艺舟双楫》),康有为在《广艺舟双楫》中说:“学草书,先写智永《千文》、(孙)过庭《书谱》千百过,尽得其使转顿挫之法:形质具矣,然后求性情,笔力足矣,然后求变化。

智永集字贴图片

智永集字贴图片

智永集字贴图片

智永集字贴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