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学好书法
许多朋友在练字之前,总喜欢问练字有没有窍门。通过我的学习实践,窍门我不敢说有,但这里面有些技巧应该知道,一日你掌握了这些技巧,你就发现,你写出来的字就大不一样了。但是任何技巧都要靠基本功过得硬,如写出来的横不是横,竖不是竖,捺又不象捺、钩又不象钩,即便有再好的技巧也没有用。这和练武术是一个道理,体力不行,再有招数也没用。
学习书法。最好是首先临习古人的碑帖,因为在浩如烟海的古人碑帖里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。古人书法的结体和用笔都十分讲究的,这是先民们从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而来的结晶。临习古人碑帖,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字的形成,演变与发展,而且对于笔法和间架结构也有一个传统的、正确的起点,免走许多弯路。书法前辈潘伯鹰先生讲过:"凡是不肯虚心学习祖先已有的成绩,硬说"创造’,那除了可以骗自己之外,是谁也骗不了的愚蠢行为。”
“临”与“摹”是两种方法。所谓“临",是将所要学习的字帖放在案头,另取一张纸对着临写;所谓“摹”,是指用一张可以透过字而又洇湿不过去的薄纸蒙在字帖上,用笔直接描写。北方称此为“拓”,一般情况下,初学书法是先摹后临,这两种方法,其用处是不尽相同的。临,侧重于领会笔法和气势;摹,侧重于学习间架与结构。初学书法,应根据学习情况的需要而选择运用。
那么,临摹字帖应注意哪些问题呢?
(一)选好范本,初学书法的同志应根据确有书法造诣的师友的建议,结合自己的好和客观条件,选好一种范本。范本要求字迹清晰,便于临摹。名人的书法是需要学习的,但不必拘泥名人书法的范畴。作为有志学书的人应放宽眼界,博采众长,而且必须知道,所谓"名人",要看他是否属于书法艺术的高超而出名,如果不是书法艺术的高超出名,而是出于别的"名气”,那就千万不能以此为“范本”,与此相反,从古至今有许多不怎么出名的书家,他们的书法艺术并不亚于一些名家。所以,学习书法还是应以学习汉字的书写艺术为主,不要究其字帖笔者的地位高低、官职大小等等。这是一个真正学书的同志必备的思想基础
(二)相对稳定。范本既已选定,应在一定的时期里坚持临摹,切勿今天写欧,明天写柳,后天又学颜,随着自己的兴趣,想改就改,想恋就变,无一定法帖,无一定体派到头来,时间虽已流逝,但收获甚微,这种“朝秦暮楚”、“见异思迁”的学书方法是非常有害的。
(三)持之以恒,学书不可光凭兴趣“心血来潮”,一写就是几个小时。情绪不佳,或是工作一忙,又放弃几个月也不动笔。这种"一-曝十寒”,时断时续的学书方法是根本不口能练好字的,是极不可取的。
(四)宁少勿滥。临摹字帖切勿贪多,书法大师赵孟頫说过:“古人得名迹数行,终身习之便可名世。”尤其是初学书法的同志,学字不必究其数量的多少,而应注意精细。应在练好几个字的基础上再慢慢扩展开来,不要怕乏味枯燥,须知,如没有经过这个磨炼,那就没有什么基本功可谈。所以,应在学习实践中锻炼自己善于控制浮躁的情绪。定下心来,坚持下去,必有收获
(五)标准适当,对于初学书法的同志来说,过早地追求字的“气势”“风格”和什么“飘若游云娇若惊龙”、“龙跳天门、虎卧凤阁”、“行云流水”的内在情绪是不适当的。首先应该练好基本功。避免养成浮夸轻飘矫揉造作的欺世书风
(六)把握要领。任何一种字体,内在的东西,如“精神”“气势”“性格”等等,都是要依靠它的形状才能表现出来的。因此,初学临摹应有三个步骤。即:(1)观察;(2)落笔;(3)检查。详细说来,就是在临写以前应认真地观察,分析和揣摩,仔细看一看帖上的字,它的形状,长短胖瘦,它的重心是在哪个部位等等。比如,帖上的一竖笔,是怎样的写法。多长,多短,是“悬针”还是“垂露”,是垂直的,还是略有倾斜的,如果有倾斜是向左,还是向右,角度大概是多少等等,都要用心观察,做到心中有数。另外,还要根据与其他笔画的关系来确定它的位置。这一切都要揣摩推敲,并努力记在脑子里。然后在你认为可以的情况下,再认真落笔。书毕,再和原帖认真检查,反复对照,找出不足和调整方法,再进行临写。如此循环反复,功到自然成。这也就算是临摹碑帖的一个“诀窍”吧。
(七)切勿“抄帖”。抄帖是在临帖过程中易犯的毛病。虽然范本就放在眼前,但是不顾人家的点画形状,间架结构,笔画之间的关系,埋头写下去,随心所欲任意为之,这其实不是在临帖,而是在“抄”帖。尽管反复习写,也绝不会长进。这是初学书法的同志易犯的毛病,应坚决改掉。
(八)一个公式。根据实践,可否暂拟这样一个公式:即,形似一神似一不似。形似,就是力求在形状上接近,如,运笔、间架结构、点画形状都很近似;神似,在形似的基础上,追求神态、气势、力度等内在方面的近似,以假乱真;不似,将所学的艺术,方法用于自己的实践,创造和完善一个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书体形式,和所学的书体又不相似了,发生了“质”的变化,这就是不似,这是高级阶段。以上这个公式,说来也就是一个入帖和出帖的辩证关系问题
学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泥古,应将所学的艺术方法和自己的特点,风格有机地结合一体。将自己的性格、感情、爱好、喜怒哀乐、甚至连生命也写进去,在浩瀚的书林里,独树一帜。这时的书法艺术,才到了“炉火纯青”、“神完气足”的不朽境界。
因此,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临上几部帖,亦步亦趋地跟着走,积跬步以千里"只要坚持,定可成功
中国的书法艺术,当然不是光靠写就可以掌握的,它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、文学、文字学和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作它的基础。但是,就其笔端和纸的接触艺术来说,它必竟是时间和汗水的结晶。